在中国古代,人们将一昼夜(24小时)划分为12个时间段,称为“十二时辰”,每个时辰对应现今的2小时。十二时辰以地支命名,依次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......
在中国古代,人们将一昼夜(24小时)划分为12个时间段,称为“十二时辰”,每个时辰对应现今的2小时。十二时辰以地支命名,依次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不仅是时间划分的单位,更与阴阳消长、日常作息紧密关联,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节律的观察与总结。下面潇湘生活百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十二时辰对照表🌘几更天怎么划分🕐️古代时间对照表,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十二时辰 | 对应现代时间 | 读音 |
23:00-01:00 | zǐ shí | |
01:00-03:00 | chǒu shí | |
寅时 | 03:00-05:00 | yín shí |
卯时 | 05:00-07:00 | mǎo shí |
辰时 | 07:00-09:00 | chén shí |
巳时 | 09:00-11:00 | sì shí |
午时 | 11:00-13:00 | wǔ shí |
未时 | 13:00-15:00 | wèi shí |
申时 | 15:00-17:00 | shēn shí |
酉时 | 17:00-19:00 | yǒu shí |
戌时 | 19:00-21:00 | xū shí |
亥时 | 21:00-23:00 | hài shí |
“更天”是古代对夜间时间的特殊划分方式,主要用于夜晚计时,与十二时辰相辅相成。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合现今2小时,从黄昏开始计算,依次为一更天、二更天、三更天、四更天、五更天。
十二时辰对照图片
更天 | 对应十二时辰 | 对应现代时间 |
一更天 | 戌时 | 19:00-21:00 |
二更天 | 亥时 | 21:00-23:00 |
三更天 | 子时 | 23:00-01:00 |
四更天 | 丑时 | 01:00-03:00 |
五更天 | 寅时 | 03:00-05:00 |
在古代,“一更天”中“更”字的读音为“jīng”,而在现代汉语里,其读音已演变为“gēng”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“三更半夜”一词,便源于此计时体系,指代的正是三更天(23:00-01:00),这一时段是夜间最为深邃的时刻,也成为深夜的代名词。
十二时辰与更天计时,是古人结合日月运行、生活劳作总结出的时间规律。从卯时(黎明)的“点卯”办公,到午时(正午)的“日中”休憩,再到三更天的静谧值守,时间划分深深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既是农耕文明下安排生产的依据,也承载着传统礼仪与民俗文化,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时间符号。
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,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与本站无关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图片来源基于CC0协议的免版税图库,如有疑议请告诉我们,投诉邮箱:1613598000@qq.com